医用真空供应源由真空泵、真空罐、除菌过滤器、集污罐、控制柜、监测与报警装置、真空阀及管路等组成。采用液环式真空泵或油润滑旋片式真空泵的医用真空供应源的流程。
(1)真空泵。真空泵是医用真空供应源中产生医用真空的设备,在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实施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医用真空供应源站房内大多采用液环式真空泵。液环式真空泵耗水量较大,一般需要安装水循环系统,由于液环式真空泵的水循环系统易漏水,真空排气中细菌随着水漏出造成站房与环境污染。同时系统中的真空电磁阀、止回阀关闭不严造成密封液体回流等故障现象也较多,真空压力有时不能保证。液环式真空泵的排水应经污水处理合格后排放,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因此,建议新建医院采用油润滑旋片式真空泵或无油旋齿式真空泵。
(2)真空罐。医用真空供应源当中另一重要设备是真空罐,其主要作用是储存系统真空,减少真空泵频繁启动。为保证系统当中有相对稳定的真空压力,真空罐容积不宜低于2 m³数量不得少于两个,以保证真空泵的间隔启动时间在10 min~30 min为宜。
(3)除菌过滤器。医用真空汇宜设置细菌过滤器或采取其他灭菌消毒措施,当采用细菌过滤器时过滤精度应为0.01 pm~0.2μm,效果达到99.995%,应设置备用细菌过滤器,每组细菌过滤器均应能满足设计流量要求,医用气体细菌过滤器处应采取滤芯性能监视措施。在医用真空供应源真空泵和真空罐之间设置除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器处理量不得小于真空泵抽气量,根据真空泵一对一设置。
(4)集污罐。医用真空主要作用是抽吸病人体内的废液等,因此可设置集污罐并设置旁路。
(5)控制柜。医用真空汇的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台真空泵应设置独立的电源开关及控制回路;
——每台真空泵应能自动逐台投入运行,断电恢复后真空泵应能自动启动;
——自动切换控制应使得每台真空泵均匀分配运行时间;
——医用真空汇控制面板应设置每台真空泵运行状态指示及运行时间显示。
(6)监测与报警装置。医用真空汇的监测与报警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置在可24 h 监控的区域,位于不同区域的气源设备应设置各自独立的气源报警器;
——同一气源报警的多个报警器均应各自独立连接到检测采样点,其报警信号需要通过继电器连接时,继电器的控制电源不应与气源报警装置共用电源;
——气源报警采用计算机系统时,系统应该有信号接口部件的故障显示功能,计算机应能连续不间断工作,且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当真空泵故障停机时,应启动故障报警,当备用真空泵投入运行时,应启动备用运行报警;
——医用真空供应源抽吸量主要根据医用真空用气点位数量、额定流量、计算平均流量及同时使用系数计算得出;
——在选择真空泵时,按计算出的总耗量并取1.1~1.2的安全系数进行选择。可选择一用一备或多用一备进行配置,其中主用必须满足总耗量;
——如果医用真空总耗量较大时,按一用一备选择的真空泵功率较大,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在配置真空泵时尽量考虑为多用一备,减少单台真空泵功率,当用气量较小的时候运行一台泵,气量达到高峰期时运行两台或多台,运行费用较低。